“氢云万里随风起,能源新篇自此开。”氢是连接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的桥梁,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氢能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氢燃料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以氢气为燃料,产物仅为水,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燃料电池种类丰富,国内企业已 能够完全自主研发燃料电池系统,推动了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快速下降。然而,我国燃料电池产业链尚不完善,急需加强关键材料研究。因此,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已有技术,促进燃料电池多领域融合,加速氢能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必须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不断壮大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会议将重点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开放共享、促进交流互鉴,为从事氢能技术和燃料电池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人才、研发技术人员提供一个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的交流平台,分享最新学术成果,探讨氢能与燃料电池相关前沿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攻克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推进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一、基本信息
会议时间:2025年1月10日-12日(10日报到)
会议地点:中国·合肥 合肥明珠瑞士酒店(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繁华大道258号)
二、组织架构
1、大会主席
袁亮,男,1960年6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合肥工业大学首席科学家。开创性提出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原理,成功破解了淮南矿区安全开采技术难题,主持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等5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荣获世界采矿大会“突出贡献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
张久俊,男,1956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现任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兼燃料电池发动机分会主任委员,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新能源材料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及其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开发,包括燃料电池、高比能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CO2电化学还原和水电解等。至今已发表论文及科技报告700余篇,编著书28本,书章47篇,被引用770000多次,H因子117。2014年起,连续10年被评为科技工程界论文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年被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和技术大会(EEST2018)授予终身成就奖,2020年入选全球10万名材料人中的中国TOP100材料人榜单。
大会执行主席:金万勤 汪泉 严锋
大会秘书长: 颜蔚 徐玫瑰 陈孔发 付更涛
2、学术委员会
主席:孙学良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彭苏萍 李亚栋 孙世刚 孙学良 陈忠伟
叶思宇 俞书宏 黄震 金万勤 邵宗平 严锋 邢巍 王新东 夏定国 蒋三平 潘牧 王绍荣 廖世军 韩敏芳 宋浩 相艳 李喜飞 李致朋 梁海伟 裴钢 张新波 刘健 董维亮 邵敏华 周嵬
3、组织委员会
主席:仲盛来 裴钢 张建建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金万勤 严锋 凌意瀚 徐玫瑰 陈孔发董维亮 吴夏芫 卢雪峰 王安良 孙哲 李锋 付更涛 徐龙尾 王峰 王秋天 潘菁
4、举办单位
指导单位:科大硅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办单位:安徽理工大学、中国内燃机学会、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安徽省院士专家联合会、安徽省能源研究会
承办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化工与爆破学院、中国内燃机学会燃料电池发动机分会、科大硅谷服务平台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工程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可再生能源学会、安徽省低温共烧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更新中)
三、大会报告
彭苏萍,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矿井地质和矿井工程物探工作,研制开发了矿井多波地震仪、矿井地质雷达相关装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版权4项。取得了多项国家科研和企业工程成果,出版专著3本、发表论文93篇,其中SCI收录17篇。近年来,获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版权1项,1项科研成果被国家发改委定为全国瓦斯综合治理技术重点推广项目。
李亚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致力于挑战金属团簇、单原子催化剂以期实现非贵金属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探索实现催化新反应,解决催化剂均相催化异项化实验室与工业化技术难题。在国际学术期刊包括Science和Nature(及其子刊)、JA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他引超40000次(H-index 超100)。
孙世刚,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博士。现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973计划能源科学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主要研究燃料电池催化剂和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构-性能构效关系,从化学结构和纳米结构设计电化学能源材料;发展高灵敏度的红外光谱、质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系列电化学原位/工况谱学分析技术,在分子水平和微观结构层次阐明电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和反应机理。任国际Electrochimica Acta副主编、J. Electroanal. Chem. 和《应用化学》等期刊编委。已发表SCI收录论文670余篇,他引30000余次(H-index 91),获发明专利授权36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电化学贡献奖、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孙学良,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国家首席科学家。现任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讲席教授,物质与能源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新型材料的开发及其在电化学能源储存和转化系统中的应用,覆盖了从基础科学到纳米应用技术、再到新兴的清洁能源工程范畴。在Nat. Energy、Nat. Commun.、Joule、JACS、Angew. Chem. Int. Ed.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30余篇,被引用60000余次,H-index为128,申请56项专利,主持或负责各类重大科研项目50余项。
陈忠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副主席。现任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物化所动力电池与系统研究部部长。长期致力于电化学能源催化转化与储存领域的研究,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50余篇,包括多篇Nat. Energy、Nat. Nanotech.、Nat. Rev. Mater.、PNAS、JACS、Nat. Commun.等,被引45000多次,H-index为111,著作3部,申请/授权专利90余项。曾获全球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被引学者、2018年卢瑟福纪念奖章、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卓越奖、加拿大最高国家科技奖等荣誉。
叶思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电化学家及燃料电池催化剂专家,曾任巴拉德动力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在电化学尤其是燃料电池方面具有30余年研发和产业化经验,是相关领域各类国际会议的咨询委员会成员、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理事会成员和多本能源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其负责研发和生产的膜电极被使用在巴士、物流车及乘用车上,已通过整车实时3万小时的验证(欧盟燃料电池巴士项目)。申请专利及文章180余篇,电化学及燃料电池方面书的章节3篇,许多构成了Ballard燃料电池技术的核心,被用于Ballard的各类产品。
俞书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中央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高性能纳米复合结构材料自组装及应用、聚合物控制晶化与模拟生物矿化等。在国际期刊如Nat. Mater.、Angew. Chem. Int. Ed.、JACS等发表SCI论文220篇,在Adv. Mater.、Top. Curr. Chem.、等国际期刊上发表综述论文和特征论文12篇,被SCI他人论文引用4000余次(H-index 42)。担任国际期刊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Chemical Science (RSC)等国际期刊编委,《科学通报》、《无机化学学报》等期刊编委等。
黄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动力机械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新能源动力、可再生燃料制备与燃烧、碳捕集与利用、能源战略与政策研究。创建了燃料设计与燃烧控制新方法,发明了发动机燃料多样化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国际清洁燃料成就奖等,2019年被授予国际燃烧学会Fellow。
邢巍,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先进化学电源实验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常委。担任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电化学会会员。主要研究质子交换膜(PEM)氢-电能量转化,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PEM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及有机小分子催化分解制氢。先后主持/完成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主题项目、基金委重点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Nature Commun.,JA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他引超20000次。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化工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四、会议信息
分会场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主席:廖世军 潘牧 相艳
秘书长:卢雪峰 王安良
分会场2 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主席:严锋
秘书长:孙哲
分会场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主席:韩敏芳 蒋三平 邵宗平 王邵荣
秘书长:陈孔发 凌意瀚
分会场4 生物燃料电池
主席:宋浩、董维亮
秘书长:李锋吴夏芫
分会场5 绿氢与电解
主席:王新东 张新波
秘书长:
分会场6 新型电催化材料与技术
主席:李喜飞 刘健 邵敏华 夏定国
秘书长:
五、征文墙报
本次会议设立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会议优秀“报告奖”和“墙报奖”,并将在闭幕式上颁发证书。投稿日期:即日起至2024年12月15日;投稿时务请注明论文所属征文内容的主题。 投稿邮箱:346189505@qq.com。
1、征文说明
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电池、绿氢与电解、新型电催化材料与技术。
备注:word版本会议摘要格式请至网站下载
五、会议注册
1、注册方式
本次会议采用在线注册,请各位参会人员登录会议官方网站,并完善发票及其他相关信息。
(1)注册网站:https://app.myhudong.com/mobile#/microstation_micro?acid=D7HdXswUM6QZ8TjuZ94kQ&l=a
2、缴费标准
类型 | 2024年11月30日前(含当日) | 2024年11月30日后 |
教师代表 | 2000 | 2200 |
学生代表 | 1800 | 2000 |
企业代表 | 2500 | 3000 |
注:注册费金额以缴费时间为准,食宿交通自理。
六、会议联系人
徐玫瑰 15250983885
陈孔发 17850859691
付更涛 18205096995
张建建 15665518829
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会议大会组委会
2024年10月